见证木活字印刷术700多年的历史
《豪河
印刷www.021yin.cn 》:贵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
印刷术,经北宋毕 的发展与完善,产生了泥活字
印刷。之后,元代初期农学家王祯又在此基础上创制了木活字
印刷,发展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但如今,这一古老的技艺已经濒于失传,只能零散地在浙江、福建等地见到。现在,就让我们跟随镜头体验一番这历经千年的传统工艺。
木活字印刷术第四代传人展现活字印刷术
这是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城里一间僻静的房屋,34岁的邱志强向我们展示着自家的祖传宝贝——木活字。他14岁开始跟随父亲学艺,这一套黝黑的木活字从清朝中后期传到他的手上,已是第四代。像这样子的,这个是我祖上留下来的,还是清代留下来的,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2010年,中国木活字印刷术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记录在案的木活字印刷术仅存于浙江瑞安的东源村和邱志强所在的福建宁化。至今,宁化的木活字印刷也还在依靠着客家人修订族谱的形式传承下来。
福建宁化县文化馆副馆长——戴先良
在木活字印刷族谱过程里,隐含了很丰富的民俗和宗教仪式,包含了签订合同、请人家祭奠祖先这些仪式,所以有很丰富的民俗价值在里面。
宁化目前保存有近40万枚木活字,取材多用梨木、荷木。刻印艺人称“谱师”。他们各自以“堂”为单位,一般四五人一堂,最少的两人一堂,有堂号,如“文林堂”“文斋堂”等。
去年,一位80多岁的“谱师”去世后,宁化县木活字印刷技艺作坊的“谱师”只剩下了4人,其中最大的已年逾花甲,而邱志强是其中年纪最小的一位。
将木料裁成指甲盖大小的长方形木坯,在上面刻繁体反字,然后拣字、装版、打墨、装订成书……对木活字印刷的这一系列工序,邱志强早已熟稔在心,乐在其中。修谱时,要把工具挑到乡下祠堂。短则半年,长则两三年,修谱师傅必须吃住在祠堂,直到修谱完毕。枯燥无聊的修谱过程,似乎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邱志强这样,能够领悟而接受。
福建宁化县木活字艺人——邱志强
在乡下修谱它很枯燥很乏味,像现在年轻人他根本待不住,所以说到目前为止真正跟着我的也就一个徒弟,已经跟了我五六年了,还在跟我在一起从事这个木活字。
自己现在正在积极创作,希望利用木活字做成工艺品,让人们挂在书房、办公室,或者收藏,此前已经有厦门的企业家向他购买了一件《滕王阁序》木活字作品,赚了两万多元,这给了他很大的鼓舞。
在政府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关注宁化木活字印刷的各界人士正在努力为其探索一些类似的新出路。当地文化部门也正在积极尝试组织邱志强等人到各地参加展会,以求吸引全社会对木活字给予更多的关注,以及传承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