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印刷术和出版业
《豪河印刷 www.021yin.cn 》:铅活字印刷是统治近现代印刷业400年的霸主。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尤其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迅速改变着传统行业的作业方式,于是计算机编辑、激光照排新技术开始全面替代传统铅活字作业。
英国学者史密斯在1980 年写了一本书,带有某种幽默的书名《谷登堡,再见!》。出版业由于不断采用高新技术,以至“出版”的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在介质的变化上。
传统出版物指的是以纸为介质的图书、报纸、期刊等,通称为印刷出版物。随着新的出版介质的出现,已经有了以磁带为主的音像出版物,有了以磁盘、光盘为主的电子出版物。现在还有一些专家把计算机网络传送也纳入出版的范围。计算机的迅速普及,大容量光盘存储设备的出现,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使电子出版物开始了取代传统印刷出版物的历程。
当代印刷术革命之告别铅与火
铅排由于有熔铅、铸字、浇版等热操作,所以又被称为“热排”。本世纪40年代,运用照相工艺在感光材料上进行排版的作业方式崭露头角,这一方式则被相应称为“冷排”。照排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过程。通常把照排机分为5代:第一代是40年代美国发明的手动照排机;第二代是整体字版自动照排机,也称光机式照排机,美国福顿公司1956年研制成功;第三代是阴极射线管照排机,1965年德国海尔公司研制成功;第四代是激光照排机,1974年英国蒙纳公司研制成功,并于1976年向市场推出。在全世界出版印刷业中,第四代激光扫描成像型系统正在全面取代铅排。第五代照排机是正在研制发展中的能直接制成印刷版的照排机。实际上,从第三代机开始,排版原理已超越照相工艺,但照相排版的名称却一直沿用下来。
发达国家早在70年代已将计算机编辑照排系统用于报纸出版到了1985年便实现了从文稿输入到计数捆包的报纸制作过程的自动化
发达国家在70年代已将计算机编辑照排系统用于报纸出版。1971年,该报建立起全自动报纸编辑制作系统ANNECS。同年12月26日,《日本经济新闻》有2个版为这一系统制作,该报在当天第一版上刊登大字标题《电脑报纸开发成功》。发达国家依靠其科技实力,在研制计算机编辑激光照排系统方面,自然处于领先地位。英国、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竞相推出不断改进的系统,使之性能越来越完善、操作越来越简单、全过程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象日本经济新闻社的ANNECSⅢ型在1985年便实现了从文稿输入到计数捆包的报纸制作过程的自动化。
技术一步一步的更新换代真正做到了“所见即所得”
最初的照排系统只能用于文字的录入、修改及存储,编辑人员组版时,要将输出的毛条分别贴在大样上的预留位置,这被称作贴版,仅是一种局部组版。进入80年代,随着技术上的突破,组版系统越来越完善,组版终端可以完成整页组版,但依然有两种情况:整页组版,不包括图片,图片仍需往大样上剪贴;整页组版,可将一版上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广告等一次性组版。它的最大特点是逼真直观,便于修改调整,真正做到了“所见即所得”。
打开封闭已久的国门后的《中国日报》也是我国第一家通过国际通信卫星传送版面到国外印刷发行的报纸
70年代末,当中国打开封闭已久的国门,我国的印刷出版界人士看到了世界上用冷排代替热排的发展趋势,看到了我国的印刷出版的技术和装备已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我国告别铅作业的历程是从进口照排系统开始的。以报纸编辑制作为例,第一张采用冷排方式出版的报纸是1981年6月1日在北京创刊的《中国日报》。由于这是一张英文报纸,自然可以对英文照排系统拿来就用。它采用的是美国康普格兰菲克公司的照排系统,属于第三代产品,没有组版系统,需贴版,照排机采用CRT作为电子光源。这套系统运行了10年,随后才更新为激光照排系统。《中国日报》也是我国第一家通过国际通信卫星传送版面到国外印刷发行的报纸。
上海印刷厂-豪河印务,公司印刷价格优惠,质量上成,赢得客户一致好评.包装盒印刷,样本印刷,画册印刷,宣传册,手提纸袋印刷等彩色印刷业务.上海印刷厂保证印刷质量第一.上海印刷公司以印前设计,印刷,印后加工一条龙服务,为您提供物美价廉的印刷服务.
——